哺乳期出現塞奶、硬塊,總是讓產後媽媽難以忍受,也是哺乳期最常見的困擾。餵母奶出現塞奶硬塊、石頭奶甚至乳腺炎,針對不同狀況可以使用熱敷或冷敷,使用時機錯誤有可能讓症狀變得更嚴重,因此哺乳媽媽最好先判斷自己的塞奶狀況,再決定要冷敷或熱敷!
哺乳期2狀況適合冷敷
- 塞奶硬塊、石頭奶、乳腺炎
當因為飲食影響或延遲擠奶,造成乳房阻塞、出現硬塊,或是已經脹成石頭奶,更或是有乳腺炎造成的深沉刺痛感、發熱紅腫等等,可利用冷敷降低表面的溫度與內部壓力。
- 母奶多,容易脹
若沒有塞奶狀況,但是母奶量較多,容易在擠奶後幾個小時又出現脹奶、疼痛,用本身奶水多到有困擾的媽咪,因其奶水異常的多,來的又快,剛擠完沒多久,馬上又漲奶。可利用冷敷來減緩奶水的分泌速度,鎮靜疼痛。
哺乳塞奶有硬塊冷敷注意事項
- 不需使用冰塊
冷敷不用拿冰塊敷,這是因為冰塊溫度過低,容易造成皮膚組織被凍傷。可以使用水袋、冰鎮過的高麗菜葉或濕毛巾來冷敷10-15分鐘。
- 冷敷完記得將奶水排出
冷敷並不會造成退奶,只是減少奶流的速度,舒緩脹奶痛感。冷敷後若沒有持續擠奶、親餵,硬塊也很難完全消除。哺乳塞奶除了冷敷以外,建議可以同時補充卵磷脂以及增加寶寶親餵次數,協助排除硬塊。
哺乳期3個狀態可熱敷
- 軟奶且乳腺通暢
生產後乳房柔軟,尚未脹奶時,可以使用溫毛巾敷在乳房上,改善循環、刺激乳腺分泌母奶。
- 母奶量偏少,乳腺通暢時
乳腺通暢無阻塞,但是奶量不多,可利用熱敷促進乳汁分泌, 幫助追奶增加奶量。
- 乳房柔軟但有小硬塊
這時還沒有演變成嚴重的塞奶狀況,且也沒有出現小白點,可以利用熱敷稍微增加母奶流速,同時搭配吃卵磷脂乳化脂肪塊,幫助硬塊排出。切記熱敷後須立即手擠奶。
熱敷注意事項
- 熱敷溫度不宜超過40度
熱敷時應注意溫度不要太高,不宜超過40度,以免燙傷皮膚。
- 一天可以敷不超過3次
可反覆熱敷1~3次,每次以10~15分鐘為限。
不管冷敷或熱敷完,一定要先多親餵,或是把乳汁擠出來,才會儘快疏通乳腺哦!
哺乳熱敷/冷敷時機表格總整理
不管冷敷或熱敷完,一定要先多親餵,或是把乳汁擠出來,才會儘快疏通哦!
延申閲讀: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