單張:早產兒的母乳哺餵(Breastfeeding the Premature Baby)
事實上早產兒(即使是非常小的早產兒)和媽媽(或爸爸)肌膚接觸會比待在保溫箱來得好。實證顯示早產兒(足月兒也是一樣)在和媽媽肌膚接觸時 新陳代謝會更穩定,呼吸較穩定較不會窘迫,血壓更正常,血糖穩定性更佳,
採袋鼠式照護(KMC)(幾乎整天都是肌膚接觸)的寶寶皮膚溫度較高。另外,採KMC的媽媽比較會製造更多的奶水,讓寶寶更早含乳,且寶寶有更好的哺 餵母乳情形。在世界衛生組織(WHO)的一份文件中有長篇幅的討論並附上許多參考資料,你可以攜帶這份文件和寶寶的醫師討論,網址為
http://www.who.int/reproductive-health/publications/kmc/tex.pdf
「需要」營養添加劑已經變成一個刻在石頭上的真理,但其背後真正的問題 是,許多 NICU 認為早產兒寶寶的成長速度,必須和他們在子宮內的成長速 度(假設他們並未提早出生)一樣,但是並沒有好的實證證明此論點。反而 有實證指出,這些長得比吃母乳早產兒快的寶寶在日後有較高濃度的「壞」 膽固醇、血壓較高、胰島素抗性較高(可能較早出現第二型糖尿病)及體重
過重。這些早產兒的研究乃涵蓋(A)僅吃母乳(B)母乳加捐贈母乳,或(C)母乳加早產兒配方奶,吃早產兒配方奶的寶寶的確長得比較快,但也付出相 當的代價。
早產兒更需要母奶
寶寶不使用營養添加劑應如何餵食? 首先,有些極小和媽媽無法擠出足夠 奶水的寶寶的確需要營養添加劑。然而,營養添加劑雖然是由母乳製造,但 卻不容易取得且非常昂貴,更沒有理由用牛奶來製造營養添加劑。但是,大 多數的早產兒並不需要營養添加劑,因為大多數的早產兒是「大」的早產兒。
許多 NICU 規定寶寶一天僅能攝取定量的液體,一般維持在 150-180 毫升/公斤/天,有時更少。如果寶寶打點滴,則由口進食的量會更少。這樣的限 制有它的道理,例如,寶寶使用呼吸器幫助呼吸時,過多的水分會使寶寶心
臟衰竭且無法脫離呼吸器。因此,限制液體加上「寶寶成長速度必須等同他 仍在子宮內」,導致營養添加劑的「需求」。
有種方法可以避免一些寶寶使用營養添加劑的需求,是我在非洲照護早產兒 工作中學來的,就是給早產兒更多的母乳,比 NICU 所允許的母乳量還要多。 真的,這些寶寶並不若富裕國家的 NICU 寶寶,他們比較大、較不嚴重,僅 需要一點點氧氣即可存活。但是,在那時我秉持著「寶寶必須如同在子宮內 成長的速度」的觀念,我增加的奶量已經超過 150-180 毫升/公斤/天,寶寶 吸收得很好,有時還達到 300 毫升/公斤/天,寶寶還是很好也長得很好。為 了一次不給寶寶太多的奶量,母奶是直接滴進寶寶的胃裡,少量持續地給。有時需要添加母奶以外的營養,端賴寶寶血中濃度,有可能需要添加維生素 D、磷、鈣,甚至人類蛋白質(白蛋白)及人乳脂肪(從母奶庫)於母奶中, 而不需營養添加劑。假如寶寶不需要營養添加劑,這些營養添加劑就應視為 稀釋物,因為它減少了母乳獨特成分的濃度。
當然,每個寶寶都不相同,有些寶寶可能會花比較久的時間才會含乳,端賴 他們是否有呼吸疾病或是其它問題,但是在 34 週大之前完全不讓寶寶嘗試
含乳,是因為將瓶餵當作嬰兒餵食的正常模式。 你可以將下列的參考資料給你的醫師參考:
Nyqvist K. The development of preterm infants’ breastfeeding
behavior. Early Human Development; 1999; 55:247–264.
Nyqvist K. Early attainment of breastfeeding competence in very preterm infants, Acta Pædiatrica 2008; 97:776–781.
正確含乳姿勢及含乳方法
較好的醫院會以奶瓶餵母乳,但媽媽通常不會將寶寶放在乳房上親餵);而 非洲的早產兒幾乎離開醫院時全是親餵母乳的。
重點在於花時間讓寶寶正確地含乳,相較於採用乳房罩,這的確會花一些額外的時間,但結果證明這些時間很有價值。乳房罩常導致奶水量減少,並使 得脫離乳房罩更加困難(參考單張#當寶寶還沒有含上乳房)。 讓早產兒寶寶含上乳房的方法,與足月兒並無不同,參考單張當含上乳房及 網站 nbcionline.org 的影片,這些影片並非針對早產兒,但是有關正確含 乳的原則是一樣的。
如何判斷嬰兒寶寶是否吃飽?
早產兒和媽媽在哺乳方面的問題會比足月兒多,但這些都可以被修正,盡早 找到好幫手,以下是相關單張:
當含上乳房時 http://www.bhp.doh.gov.tw/breastfeeding/pdf/When%20Latching.pdf
乳汁攝取量處理指引 http://www.bhp.doh.gov.tw/breastfeeding/pdf/Protocol%20to%20Increas
e%20Breastmilk%20Intake.pdf
乳頭疼痛
http://www.bhp.doh.gov.tw/breastfeeding/pdf/Sore%20Nipples.pdf
白色念珠球菌處理指引 http://www.bhp.doh.gov.tw/breastfeeding/pdf/Candida%20Protocol.pdf
哺乳輔助器
http://www.bhp.doh.gov.tw/breastfeeding/pdf/Lactation%20Aid.pdf
當寶寶拒絕含上乳房
http://www.bhp.doh.gov.tw/breastfeeding/pdf/The%20Baby%20Who%20Does
%20Not%20Yet%20Latch.pdf
如有疑問,請先至 nbci.ca or drjacknewman.com 網頁瀏覽,email 到
drjacknewman@sympatico.ca 給 Jack Newman,或 breastfeeding@sympatico.ca 給 Edith
Kernerman,或翻閱書籍:Dr. Jack Newman’s Visual Guide to Breastfeeding (在美國稱作 The
Ultimate Breastfeeding Book of Answers),或是看我們的 DVD:Dr. Jack Newman’s Visual Guide
to Breastfeeding,或 The Latch Book and Other Keys to Breastfeeding Success,或 L-eat Latch &
Transfer Tool,或 the GamePlan for Protecting and Supporting Breastfeeding in the First 24 Hours
of Life and Beyond。請看我們的網站 www.drjacknewman.com,如要預約請 email 到
breastfeeding@ccnm.edu,或打以下電話 416-498-0002。
單張 早產兒的母乳哺餵
Jack Newman MD, FRCPC, IBCLC and Edith Kernerman, IBCLC, 2009 年撰寫
只要在不違反WHO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下,可以不需經過進一步的許可,列印或發送本 單張。
翻譯:高美玲 審稿:毛心潔
前言
媽媽們常有可以預防的哺乳問題,許多醫院的常規導致媽媽及寶寶無法成 功地哺乳。當寶寶早產時,媽媽哺乳常遇到更多困難,這非常不幸,因為早產兒比健康足月的寶寶更需要母乳及哺餵母乳。媽媽沒有得到她們所需要的幫助是因為:在 1960 及 1970 年代時發展了許多早產兒維生「科技」,使得母乳不 是新生兒加護病房(NICU)的優先考量,他們根本不在乎哺餵母乳。不幸的是,雖然從那時代之後,我們已經學到如何幫助媽媽及寶寶哺餵母乳,一般而言(有些例外),NICU 似乎仍然拒絕改變他們的餵食方式,更糟的是,他們使用的某 些技巧反而讓哺乳變得更加困難。有關早產兒及哺乳的迷思
1. 早產兒必須睡保溫箱
事實上早產兒(即使是非常小的早產兒)和媽媽(或爸爸)肌膚接觸會比待在保溫箱來得好。實證顯示早產兒(足月兒也是一樣)在和媽媽肌膚接觸時 新陳代謝會更穩定,呼吸較穩定較不會窘迫,血壓更正常,血糖穩定性更佳,
採袋鼠式照護(KMC)(幾乎整天都是肌膚接觸)的寶寶皮膚溫度較高。另外,採KMC的媽媽比較會製造更多的奶水,讓寶寶更早含乳,且寶寶有更好的哺 餵母乳情形。在世界衛生組織(WHO)的一份文件中有長篇幅的討論並附上許多參考資料,你可以攜帶這份文件和寶寶的醫師討論,網址為
http://www.who.int/reproductive-health/publications/kmc/tex.pdf
2. 早產兒都需要營養添加劑 (fortifier)
事實上大多不需要,如果媽媽擠出足夠的奶水,超過 1500 公克的寶寶(通 常約 32 週)僅吃母乳就可以長得很好,或許再添加維生素 D 或磷。「需要」營養添加劑已經變成一個刻在石頭上的真理,但其背後真正的問題 是,許多 NICU 認為早產兒寶寶的成長速度,必須和他們在子宮內的成長速 度(假設他們並未提早出生)一樣,但是並沒有好的實證證明此論點。反而 有實證指出,這些長得比吃母乳早產兒快的寶寶在日後有較高濃度的「壞」 膽固醇、血壓較高、胰島素抗性較高(可能較早出現第二型糖尿病)及體重
過重。這些早產兒的研究乃涵蓋(A)僅吃母乳(B)母乳加捐贈母乳,或(C)母乳加早產兒配方奶,吃早產兒配方奶的寶寶的確長得比較快,但也付出相 當的代價。
早產兒更需要母奶
寶寶不使用營養添加劑應如何餵食? 首先,有些極小和媽媽無法擠出足夠 奶水的寶寶的確需要營養添加劑。然而,營養添加劑雖然是由母乳製造,但 卻不容易取得且非常昂貴,更沒有理由用牛奶來製造營養添加劑。但是,大 多數的早產兒並不需要營養添加劑,因為大多數的早產兒是「大」的早產兒。
許多 NICU 規定寶寶一天僅能攝取定量的液體,一般維持在 150-180 毫升/公斤/天,有時更少。如果寶寶打點滴,則由口進食的量會更少。這樣的限 制有它的道理,例如,寶寶使用呼吸器幫助呼吸時,過多的水分會使寶寶心
臟衰竭且無法脫離呼吸器。因此,限制液體加上「寶寶成長速度必須等同他 仍在子宮內」,導致營養添加劑的「需求」。
有種方法可以避免一些寶寶使用營養添加劑的需求,是我在非洲照護早產兒 工作中學來的,就是給早產兒更多的母乳,比 NICU 所允許的母乳量還要多。 真的,這些寶寶並不若富裕國家的 NICU 寶寶,他們比較大、較不嚴重,僅 需要一點點氧氣即可存活。但是,在那時我秉持著「寶寶必須如同在子宮內 成長的速度」的觀念,我增加的奶量已經超過 150-180 毫升/公斤/天,寶寶 吸收得很好,有時還達到 300 毫升/公斤/天,寶寶還是很好也長得很好。為 了一次不給寶寶太多的奶量,母奶是直接滴進寶寶的胃裡,少量持續地給。有時需要添加母奶以外的營養,端賴寶寶血中濃度,有可能需要添加維生素 D、磷、鈣,甚至人類蛋白質(白蛋白)及人乳脂肪(從母奶庫)於母奶中, 而不需營養添加劑。假如寶寶不需要營養添加劑,這些營養添加劑就應視為 稀釋物,因為它減少了母乳獨特成分的濃度。
3. 早產兒要到 34 週才會含乳?
這不是真的,在哺乳親善的 NICU 發現,特別是瑞典,即使是 28 週大的寶寶 也能開始吸乳房,許多寶寶在 30 週時就能含乳,且從乳房吃到奶水。事實 上,有些寶寶在 32 週時就能完全吃母乳,這是指親餵母乳,而不是瓶餵或 是用胃管餵食母乳。採袋鼠式照護及儘早接觸乳房,在其它地方也可以做到。當然,每個寶寶都不相同,有些寶寶可能會花比較久的時間才會含乳,端賴 他們是否有呼吸疾病或是其它問題,但是在 34 週大之前完全不讓寶寶嘗試
含乳,是因為將瓶餵當作嬰兒餵食的正常模式。 你可以將下列的參考資料給你的醫師參考:
Nyqvist K. The development of preterm infants’ breastfeeding
behavior. Early Human Development; 1999; 55:247–264.
Nyqvist K. Early attainment of breastfeeding competence in very preterm infants, Acta Pædiatrica 2008; 97:776–781.
正確含乳姿勢及含乳方法
4. 早產兒的媽媽需要使用乳房罩來協助寶寶含乳及吃到奶水
從我在非洲的經驗及在其它國家(如瑞典)的 NICU 來看,這絕對是錯誤的(事實上我們在非洲從不用乳房罩)。Nyqvist 的第二篇文章中的早產兒, 最小的是 26 週大,最大的是 31 週大,也僅有一小部分的早產兒個案曾經使用乳房罩。在北美的 NICU,很少早產兒寶寶離開醫院時是哺餵母乳的(比較好的醫院會以奶瓶餵母乳,但媽媽通常不會將寶寶放在乳房上親餵);而 非洲的早產兒幾乎離開醫院時全是親餵母乳的。
重點在於花時間讓寶寶正確地含乳,相較於採用乳房罩,這的確會花一些額外的時間,但結果證明這些時間很有價值。乳房罩常導致奶水量減少,並使 得脫離乳房罩更加困難(參考單張#當寶寶還沒有含上乳房)。 讓早產兒寶寶含上乳房的方法,與足月兒並無不同,參考單張當含上乳房及 網站 nbcionline.org 的影片,這些影片並非針對早產兒,但是有關正確含 乳的原則是一樣的。
5. 早產兒需要用奶瓶來教導他們如何吸吮
我實在不知道該說什麼,這不是真的,早產兒可以不需要奶瓶來學習吸奶, 再一次從其它國家的經驗中可以得知。常常,為了能盡早出院,媽媽和寶寶 會接受「如果寶寶從一開始就用奶瓶會比較早出院」的「建議」。這不是幫 助媽媽和寶寶的方法,「寶寶需要學習用奶瓶」這個觀念在任何情況下都不 正確。實施袋鼠式照護及讓寶寶在 34 週前含乳,可以避免這些情形。進一 步來說,使用奶瓶餵食和直接含乳所使用的肌肉並不相同,瓶餵常「教導」 寶寶錯誤的吸吮技巧,而這些錯誤技巧有時相當難以「抹滅」。6. 早產兒親餵容易累。
大家常因為寶寶(不僅是早產兒)在出生前幾週親餵時,因奶水流速變慢而 睡著,就信以為真。用奶瓶餵食的寶寶因為奶水流速快,寶寶較易保持清醒 且強力吸吮。錯誤的結論?寶寶親餵時容易疲累因為這很費力,而瓶餵則輕 鬆多了。 早產兒含乳不佳的部分原因,是因為我們教得太差。良好的含乳姿勢,加上 擠壓乳房,必要時使用哺乳輔助器,寶寶會得到好的奶水流量,而不至於在 乳房上睡著。增加奶水流量後,你會發現對寶寶而言吸乳不再困難和疲累了。7. 餵奶前後測量體重是知道早產兒吃到多少奶水的好方法
測量體重的預設前提為我們知道母乳寶寶應該吃多少。但是我們計算這個年 紀與體重所需的奶量,是基於瓶餵配方奶寶寶的規則,我們怎麼知道母乳寶 寶到底應該吃多少呢?而如果寶寶含得很好,加上媽媽配合擠壓乳房,但我 們卻限定哺乳的時間(如 10 或 20 分鐘,因為擔心寶寶累),我們怎能說寶 寶吃得夠不夠? 知道寶寶是否吃到足夠奶水的最好方法,是觀察寶寶吃奶的情形,參考網站 nbcionline.org 的影片。如何判斷嬰兒寶寶是否吃飽?
8. 早產兒出院後需要繼續補充營養添加劑
這是個新難題,會不利於早產兒哺乳。也許有人在研討會中發表論文,認為 寶寶出院後補充營養添加劑體重會增加得比較好。但是,我再次聲明,體重增加更多並不代表更好或更必要,哺餵母乳比增加更多體重更為重要。見上 述有關營養添加劑的資訊。早產兒和媽媽在哺乳方面的問題會比足月兒多,但這些都可以被修正,盡早 找到好幫手,以下是相關單張:
當含上乳房時 http://www.bhp.doh.gov.tw/breastfeeding/pdf/When%20Latching.pdf
乳汁攝取量處理指引 http://www.bhp.doh.gov.tw/breastfeeding/pdf/Protocol%20to%20Increas
e%20Breastmilk%20Intake.pdf
乳頭疼痛
http://www.bhp.doh.gov.tw/breastfeeding/pdf/Sore%20Nipples.pdf
白色念珠球菌處理指引 http://www.bhp.doh.gov.tw/breastfeeding/pdf/Candida%20Protocol.pdf
哺乳輔助器
http://www.bhp.doh.gov.tw/breastfeeding/pdf/Lactation%20Aid.pdf
當寶寶拒絕含上乳房
http://www.bhp.doh.gov.tw/breastfeeding/pdf/The%20Baby%20Who%20Does
%20Not%20Yet%20Latch.pdf
如有疑問,請先至 nbci.ca or drjacknewman.com 網頁瀏覽,email 到
drjacknewman@sympatico.ca 給 Jack Newman,或 breastfeeding@sympatico.ca 給 Edith
Kernerman,或翻閱書籍:Dr. Jack Newman’s Visual Guide to Breastfeeding (在美國稱作 The
Ultimate Breastfeeding Book of Answers),或是看我們的 DVD:Dr. Jack Newman’s Visual Guide
to Breastfeeding,或 The Latch Book and Other Keys to Breastfeeding Success,或 L-eat Latch &
Transfer Tool,或 the GamePlan for Protecting and Supporting Breastfeeding in the First 24 Hours
of Life and Beyond。請看我們的網站 www.drjacknewman.com,如要預約請 email 到
breastfeeding@ccnm.edu,或打以下電話 416-498-0002。
單張 早產兒的母乳哺餵
Jack Newman MD, FRCPC, IBCLC and Edith Kernerman, IBCLC, 2009 年撰寫
只要在不違反WHO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下,可以不需經過進一步的許可,列印或發送本 單張。
翻譯:高美玲 審稿:毛心潔
留言